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

院内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 页 > 新闻动态 > 院内动态

标准引领丨市标准化院助力青岛地铁护航公众生命安全

 

    “地铁站务员AED两次电击救回心梗老人「老人突发心梗,地铁站务员跪地抢救,AED两次电击心肺复苏救回一命」”2024年1月3日,山东青岛地铁3号线发生的这一幕生死营救事件,迅速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事实上,青岛地铁利用AED进行应急救援案例还有很多很多。2022年1月5日,青岛地铁1号线山里站值班站长、站务员启用AED救助在站台卫生间倒地昏迷的乘客;2022年6月6日,1号线沧安路站值班站长等人使用AED电击除颤,成功救回心脏骤停的乘客;2023年4月9日,8号线大洋站副站区长、值班站长等人使用AED电击除颤,救助心脏病发的乘客……
    从众多青岛地铁应急救援案例,更多的人关注到一个词汇“AED”。事实上,关于心脏骤停,4分钟以内为抢救的黄金时间。AED就是一款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可用于电击除颤。AED方便携带,经过培训的非医务人员即可操作。
    那么,在轨道交通系统,多少人员比例配置一台AED较为合适?AED放置在地铁站的哪个位置更能迅速救治病人?AED安装的高度设为多少能达到最优获取时间?AED如何管理和维护?如何给非医务基层应急救援人员做好AED设备急救技能培训?《轨道交通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置和管理规范》给出了答案。2022年12月12日,由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主导、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青岛市应急管理协会等单位参与起草的《轨道交通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置和管理规范》(T/QDAS 103-2022)青岛市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实施。该标准规定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术语和定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车站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设置和管理的总体要求、使用培训、AED 管理和维护、AED 平台管理要求等方面内容,填补了国家轨道交通领域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置管理相关标准空白。
 


    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作为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重要技术机构之一,努力发挥标准技术支撑作用。2018-2020年,助力青岛地铁集团圆满完成“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任务,使青岛地铁在同行业首次创新提出基于业务流程蓝图制定标准、利用新媒体多种方式宣贯标准、依托班组建立标准实施体系等多维举措,创建了典型公共服务标准化模式,打造了准时、便捷、舒适、温馨、友好的运营服务品质,16项关键运营指标中14项行业排名全国第一、2项全国第二,公共服务效能得到显著提升。1月3日发生在青岛地铁3号线的生死救援事件正是青岛地铁集团安全应急服务能力提升的印证。
    下一步,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将坚持以“用标准化知识服务社会”为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全国一流标准化技术服务机构,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全国一流高效服务团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